查看原文
其他

低碳建筑助力冬奥会实现碳中和

建筑2030 建筑2030
2024-09-07


近日,北京冬奥会发布了《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(赛前)》,展现了本次冬奥会迈向碳中和的赛前进展。


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

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,本次次冬奥会将低碳理念融入筹办全过程,通过碳减排、碳补偿等措施,力争实现冬奥会碳中和目标


来源:《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(赛前)》


“北京冬奥会所产生的碳排放将全部实现中和”, 北京冬奥组委、场馆业主等落实低碳场馆、低碳能源、低碳交通等一系列碳减排措施,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将捐赠林业碳汇,涉奥企业主动为北京冬奥会赞  助核证自愿减排量(CCER/CER),保障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。


低碳建筑助力

北京冬奥组委最大程度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遗产及其他现有场馆和设施;所有新建场馆都采用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、建设和运行。


来源:《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(赛前)》


北京冬奥会积极探索奥运场馆“反复利用、综合利用、持久利用”方案,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场馆,减少新建场馆。鼓励现有场馆按照《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》(GB/T 51141-2015) 二星级要求进行改造。


既有建筑的改造


国家游泳中心——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冬奥会场馆

国家游泳中心,又称“水立方”,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游泳、跳水、花样游泳等项目的比赛场馆,北京冬奥会冰壶和轮椅冰壶项目比赛场馆。国家游泳中心作为双奥示范场馆,“水立方”水上赛事比赛大厅转换成“冰立方”冰壶场地,成为中国首个在游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。国家游泳中心的可持续改造利用,获得了2019年度国际奥委会“体育和可持续建筑”奖杯。


来源:《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(赛前)》


五棵松体育中心  ——篮冰转换的高效利用

五棵松体育中心建筑面积6.3万平方米,可容纳观众18000人,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篮球项目的比赛场馆,北京冬奥会冰球项目比赛场馆。五棵松体育中心通过对原有标准冰面、更衣室、看台、照明设施、音响扩声系统、显示屏等进行改造,场馆可在6小时内完成冰球和篮球两种比赛模式转换,满足北京冬奥会赛事需求。


来源:《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(赛前)》


云顶滑雪公园——雪上场馆的改造利用

张家口赛区的云顶滑雪公园于2012年正式开业,雪场一期滑雪面积88.5万平方米,建成雪道41条。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,云顶滑雪公园被确定为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两个分项的比赛场地。云顶滑雪公园对部分原有雪道进行改造,完成U型场地技巧、平行大回转、坡面障碍技巧等六条赛道的建设,并于2018、2019、2020年分别举办了多项国际雪联世界杯赛事。


来源:《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(赛前)》


新建建筑

北京冬奥会新建冰上场馆和冬奥村按照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、新建雪上场馆按照《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》三星级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。其中的一些场馆成为了超低能耗示范建筑,最大程度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,实现建筑节能降耗。


超低能耗建筑

北京冬奥会建设了北京冬奥村/冬残奥村综合医疗诊所、延庆冬奥村/冬残奥村D6组团、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三个超低能耗示范建筑工程。


北京冬奥村/冬残奥村综合医疗诊所示范建筑面积约1358平方米,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,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(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和空气源热泵),相比于北京市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率为51%,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42.4吨。


延庆冬奥村/冬残奥村D6组团建成超低能耗示范面积10856.22平方米,相比于国家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率为61%,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755吨。


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建成超低能耗示范面积38960 平方米,由于采用了更好的围护结构,并应用了可再生能源,运行阶段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2927吨。


利用可再生能源

冬奥会的场馆100% 采用可再生能源供应,建设张北柔性直流电网,通过搭建绿电交易平台,采用市场化直购绿电方式,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及相关设施全部实现可再生能源供应。


本届冬奥会在碳中和和可持续上进行了多项工作,如果想了解更多,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回复“北京冬奥会”下载《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(赛前)》报告。





建筑2030

微信公众号


净零碳设计|低碳城市|可持续的建筑业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建筑2030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